关灯
护眼
    钵盂散着的光慢慢淡去。

    印现的画面最终定在那座石桥顶,风雨中的朦胧石碑上书:洛阳。

    散去光晕,钵盂露出无垢清净底。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。”

    方证禅杖顿了顿地,明了方向。

    少室山正西两百七十里,就是他此行目的。

    洛阳城。

    作为中原古都,丝绸之路东方起点,隋唐大运河中心;现在的洛阳主城乃大业元年隋炀帝迁都,于故城以西十八里处新建,素有‘若问古今兴废事,请君只看洛阳城’之称。

    自从大半年前,天地灵机萌动,就以洛阳为最。

    整个中原横纵灵脉汇聚洛阳,传闻城中始终弥有一股暖人身心的香气,引动天下群豪汇聚于此,嵩山少林近在,方证自然有所耳闻。

    天下人人哄传,洛阳将有异宝现世。

    “叮叮叮”

    禅杖铜环摇曳,脆响阵阵,方证背着巨大的陶缸一步一步朝西而去。

    沿途所遇的勿论客商、江湖人、亦或者民夫百姓,皆以礼朝拜,概因方证头顶肉髻散出圆光,而且不知道谁人传出消息,方证得得罗汉,欲要西行。

    方证脚程不快,没用轻功,权当作一场苦行,背着百斤重的陶缸慢慢走。

    一路有人随,有人拜。

    渐渐地身后越来越多的人,浩浩荡荡延绵半里地。

    方证也不理会,传教自是越轰动越好,在天下人把注意力刚从冲虚得授仙录中回过神,西行了三个日夜,少林方证背缸到了洛阳城。

    ………

    今日大晴。

    洛阳城外人山人海,作为佛教祖庭释源所在,此地佛风甚重。

    听闻人间阿罗汉将至,上至官员,下至脚夫,皆出城凑热闹,欲一睹活着佛真容。

    远山如黛,一条蜿蜒官道从青山掩映的波涛中伸出,当日上三竿,翘首以盼的群众,前头等待的百姓忽然传出阵阵喧哗,远远就见一僧持禅杖,捧金钵,背陶缸而至。

    阳光照在消瘦的方证身上,映出一轮圆光,把老僧面容承得庄严异常。

    “咚!”

    “咚!”

    “咚!”

    随着方证走近,洛阳城上空接连响起三道撞钟声,不知声源是哪,仿佛虚空自鸣。

    方证怔在原地,随钟声他怀中有奇光飞掠而出,于半空顿了顿,挣脱他手,倏忽化光朝东城飞去。

    此物正是世尊给予的玉璧佛牌。

    异变让上前迎接阿罗汉的一众本地豪强止步,百姓纷纷仰望那化光而去的异宝。

    然后就见方证金钵放出佛光,只把身一裹,迅速朝异光追去,转眼消失不见。

    ………

    洛阳城东,一条窄窄的巷子。

    巷子尽头,好大一片绿竹丛,迎风摇曳,雅致天然,内中有五间小舍,左二右三,均以粗竹子架成。

    翠竹合拢,其内一片清凉宁静,和外面的洛阳城宛然是两个世界。

    小舍前,一个穿着小号道袍的女孩正蹲在竹台上捧着木碗发呆,不时回头看看正编制竹篾,神情哀伤的老翁,复又低头望望木碗里的青菜豆腐。

    “师父咋还不来接我!”

    “我想吃烤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