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回球场的路上,孙可搂着席尔瓦的肩膀说道:“蒂亚戈,其实你可以在后防线上组织进攻,或者大胆向前助攻!”

    “只要有信心,你就该发挥自己的能力!”

    这是孙可的心里话,他看过米兰的比赛,感觉席尔瓦一直在用“蹲坑”的方式踢球。

    意甲的攻防节奏本来就不快,以小老头为主的Ac米兰就更慢。

    席尔瓦在那里踢球也很亮眼,但是在那种节奏下,大家都在慢慢倒球,中后卫突然冲上去确实有些奇怪。

    但英超就不一样了,有时候一分钟能踢三个来回。

    这种节奏的要求不一定是大家都站住位置,而是需要有人的位置上必须有人。

    按照席尔瓦的综合实力,在中后场无论是帮助队友破区域防守,或者解放一名后腰去前场都不是难事。

    温格没有让席尔瓦过多的参与进攻,第一是阿森纳的阵容里有阿尔特塔、宋、罗西基、孙可、威尔希尔和拉姆塞。

    这五个人里随便拿出三个,进攻组织方面都没有问题。

    第二,席尔瓦刚才一个慢节奏,大多数都在蹲坑的联赛。

    来到英超,一下子变成了二倍速,得给巴西中卫时间适应。

    当然,说意甲是慢节奏,只是相对而言。

    一个联赛踢什么风格,那是联赛所在国家足球风格决定的。

    从今天的比赛来看,奥林匹亚科斯玩儿了一个边锋内收,拉姆塞被一个叫福斯特的西班牙强壮边锋给制约了。

    那个叫米拉拉斯的哥们风格很像鲁尼,就像是附骨之蛆一样,一直跟着孙可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如果席尔瓦胆子再大一点,出来充当中场的第四名组织者,那么高位逼抢迎刃而解。

    包括孙可在内的三中场没有哈维和布茨克茨的实力,哪怕是打跑轰占据优势,比赛节奏也一直控制不下来。

    阿森纳比分领先,再和对手踢跑轰有点不划算。

    现在的目标就是控制,让对手着急,让对手主动探出头,等待对手犯错。

    这才是控球战术的优势,毕竟这场比赛并不是阿森纳本赛季的重点战役。

    在保证三分到手的情况下,怎么踢省力就怎么踢。

    下半场比赛开始后,奥林匹亚科斯球员依旧像一群犀牛一样横冲直撞。

    对于他们来说,这场比赛就是他们这个赛季最重要的几场比赛之一,他们的球员也想把这场比赛当作转会大俱乐部的代表作。

    但是,当他们在前场疯狂逼抢的时候,席尔瓦的位置突然提了上来。

    奥林匹亚科斯队的阵型是4-4-2,他们中场只有两个人,围抢阿森纳需要两个边前卫和一名前锋共同参与,才能在人数上压制阿森纳中场。

    席尔瓦接到孙可的传球,朝前带了几步,对方球员在观望,他又朝前带了几步。

    奥林匹亚科斯球员一下不知道该怎么办了,只能让米拉拉斯回追。

    看到场上的形势,孙可立刻选择朝边路扯动,给席尔瓦在中路留下空间。

    于是,让全场观众都感到诧异的一幕出现了。

    席尔瓦突然开始带球加速,奥林匹亚科斯中场自己出现了混乱。

    席尔瓦越跑越快,一路带球到了对手门前三十多米的区域。

    巴西中卫大概也是激动了,没有看队友的位置,对着奥林匹亚科斯球门狠狠抡了一脚。

    足球几乎贴着球门左侧的横梁飞出了底线。

    全场球迷发出一声惊呼,然后给席尔瓦送上了热烈的掌声。

    等门将把球捡回来,席尔瓦已经跑回了后场。

    孙可笑着对席尔瓦挥了挥拳头,这就是换个活法!

    他朝场边瞄了一眼,老头也在拍手。

    温格是一个能够充分给予员工发挥自由度的老板,他在任何时候都会鼓励球员们敢于发挥。

    但是,前提是不能把事情搞砸。

    就像孙可对阵曼联时放弃防守,频繁从左路一条龙,后来也得到了老头的鼓励。

    老头的执教理念很明确,他会给球员一个完成任务的方法。

    如果球员能够通过另外的方式完成。

    没问题。

    好球!

    如果没有实力还异想天开,那就加倍惩罚。

    如果明知不可为为之,还给球队制造了巨大的压力。

    不好意思,去巴萨,去曼城。

    这两家俱乐部这些年指着阿森纳挖人,去祸祸他们吧。

    温格对于席尔瓦的变化应该持观望状态,因为一个球还看不出结果。

    比赛继续进行,一旦席尔瓦出现,奥林匹亚科斯球员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。

    他们的战术就是根据阿森纳之前的踢法制定,所有球员都像系统里的一个插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