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“这是伊色列的国家宣传册?”

    徐江接过美女外长迪尔夫尼,递来的厚厚一本册子。

    一边通过同声翻译耳机,听阿勒莎龙介绍伊色列。

    一边缓缓翻阅图文并茂,做工非常精美的图册。

    徐江对以色列的历史起源,自然没什么兴趣。

    他特别好奇,伊色列为什么能号称中冬小霸王。

    区区不到三万平方公里的土地,大部分还是荒漠和山地。

    他们是怎么养活了数百万人,而且经济还非常发达?

    好在翻过了‘历史起源’之后,便看到了有关‘现代农业’的介绍。

    不看不知道,一看让徐江吓了一跳。

    无论是从降雨量,还是水资源分布,伊色列居然是全世界,极端缺水的国家之一。

    年均降水量竟然不到200毫米,并且还只集中在冬季的三个月,而年蒸发量,却高达2500毫米。

    高温酷热带来的超高蒸发量,意味着伊色列不可能靠老天爷吃饭。

    每年下的那点雨,太阳一晒就蒸发没了。

    为了生活,伊色列三管齐下。

    一边开采地下水,一边实施北水南调工程,一边大力搞海水淡化和污水处理回收。

    严酷的生存环境,硬生生把伊色列,逼成了全球海水淡化技术、污水处理回收技术最先进的国家。

    除了开源之外,当然还有节流。

    要养活那么多人,光靠进口粮食肯定不行,必须要在本土发展农业,而且产量还要足够高。

    没有充足的自然水资源,每年降雨量又少得可怜,怎么搞好农业呢?

    他们一边下大力气,研究培育农作物,让它们更加耐旱、高产。

    一边搞滴灌技术,将宝贵的淡水,精确地输送到植物的根部,从而提高灌溉效率,减少淡水的浪费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。

    他们虽然土地匮乏、干旱少雨,却硬生生成为了一个农业科技强国。

    不仅粮食实现了自给自足,每年居然还能出口不少的水果蔬菜鲜花。

    伊色列在农业科技方面,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。

    同样的一公顷土地,他们的农作物产量,却远超其他国家一大截。

    因而他们每年靠出售种子、农用设备,收取农业科技专利使用费等,都能赚不少钱。

    也正因如此。

    早在很多年前,龙国就与伊色列合作,搞了不少农业科技项目。

    阿勒莎龙在七年前,还曾是基础设施部长的时候。

    他就曾到燕京市郊的,一座合作共建农场考察。

    而徐雷在汉东省林城市,搞的那个农业科技产业园。

    其中不少科研单位和农业科技公司,就与伊色列有合作来往。

    毕竟伊色列经过数十年的培育和发展,在喷灌滴灌、无土栽培、种子改良、农药研发、化肥制造等诸多方面,也确实曾技术全球领先。

    如今。

    阿勒莎龙听闻,龙国除了在适宜耕种的地区,大搞现代化农业,还在中西部地区,大力实施荒漠治理。

    龙国想要治理荒漠,想要植树造林,想要更好的生态环境,减少东部地区的沙尘天气,以便办一场绿色的奥运会。

    所以阿勒莎龙便以此为契机,想要推动两国,进一步加强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合作。

    这个提议,徐江都不用察言观色,分析朱建泞等人的想法,也知道龙国这边肯定会同意。

    龙国已经过了粗放式发展的阶段,不玩先污染后治理的那一套。

    如今注重生态环保,强调可循环绿色经济,追求高质量发展。

    既然成为现代农业科技强国,是龙国的发展目标之一。

    伊色列想要进一步加强合作,自然也就不可能拒绝。

    最关键的是……

    连徐江都看得出来,在农业科技领域加强合作,不过是阿勒莎龙抛出的合作诱饵。

    他真正想要合作的,绝对不是农业科技。

    毕竟再怎么搞,那些农业科技所能带来的产值,也是有限的。

    “搞农业合作,才几个钱?”

    “再怎么先进牛逼,能让粮食亩产一万斤吗?”

    “而且越是现代化,自动化程度就越高,所需要的人力就越少。”

    “就像那些搞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的,平均一个人就能管好几百亩地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要想拉动经济增长,促进民众就业,伊色列的合作重点,肯定不是现代农业!”

    徐江心里暗暗嘀咕,并没有在意双方聊什么,继续翻阅手中的图册。

    很快。

    徐江翻到了‘半导体产业’。

    映入眼帘的一张图,便是一幢已经有些年代感的大楼。

    扫了一眼配图下方的翻译小字。

    赫然是‘因特尔伊色列研发中心’。

    仔细一看介绍,徐江才明白。

    第三次中冬战争结束,伊色列虽然速战速决,赢得了战争胜利,还扩张了领土,但这一战对他们的经济,影响也很大。

    为了让伊色列,能够尽快恢复元气,为了让他们在贫瘠的土地上,走高科技路线,发展好经济。

    作为世界霸主的米利,没少给伊色列提供援助。

    不仅提供了巨额的资金,让伊色列有钱创办大学、招商引资、鼓励创新。

    同时米利还策动摩拓罗拉、因特尔等众多电子科技企业,到伊色列投资。

    所以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,伊色列就已经有了不错的半导体产业。

    尤其是在芯片设计和晶圆制造上,也曾到达了世界一流水平。

    拥有多个先进实验室、多家半导体设备企业,光是晶圆厂就有几家。

    看到这儿,徐江真是有点大开眼界了。

    “啧啧!真是没想到啊!”

    “伊色列以前在半导体行业,居然这么有实力!”

    “不过为什么,这些年却没听说过,他们有多牛逼呢?”

    徐江赶紧往下翻。

    伊色列人,倒也很实诚。

    并没有藏着掖着,而是在图册中进行了介绍。

    原来。

    二十世纪末,米利爆发了一场互联网危机。

    这场危机不仅导致不少电子科技企业破产或紧缩,同时也让不少企业,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感到迷茫。

    樱花人的选择,是持续不断的搞大型化、专业化,想方设法的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。

    而是否要小型化、高性能化,米利人都迟迟没有拿定主意,伊色列自然也深受影响。

    等徐雷带领龙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,大家明确了发展方向,再想追赶却有点难了。

    因为龙国是以举国之力,犹如造核武器似的,动用大量的科研院校和企业单位协同作战,充分发挥了体制优势。

    放眼整个西方,哪个国家能有这般强大的动员能力?

    各国相关部门,光是协调坐到一起开会,都要好几个月时间,更别说精诚团结的一起科研攻关。

    况且科研就是烧钱,谁会勒紧裤腰带,不惜血本也要打造出完整的芯片产业链,疯狂研制高性能芯片?

    一步慢,则步步慢。

    当樱花的半导体行业,被彻底搞死。

    当南寒彻底放弃追赶,直接从龙国进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