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高一一共有一千出头的学生,许倾的排名在三百五十多名,除去两个小班,高一一共有九百多个人。

    其中有四百人是快班的,而许倾这个名次已经在快班吊尾了。

    许倾也没有多伤心,她对自己的成绩向来都是随缘,并不是很在意,她又转回去看夏识的成绩。

    虽然她对成绩不在意,但再看到夏识的分数,还是忍不住感叹,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这么大。

    正好是星期一,借助晚自习张峭锋把这次月考进行了一次总结。

    郑科然忽然凑过来,“喂,夏识这次考的好好。”

    许倾远离了一点,“嗯。”

    郑科然没意识到许倾的疏离,自顾自说着:“那我有一个不情之请。”

    许倾难受难忍,压下恶心说:“你要是不想登记,就别说话。”

    南荥一高的纪律抓得很严,尤其是说话,只要在寝室或者课上说话被逮着三次,就可以回家了。

    之前张峭锋已经逮着过他一次,但张峭锋先给了警告,没让他登记,这几天张峭锋盯他盯得紧。

    郑科然也不敢太过放肆。

    见他离远了一点,许倾才放下心来。池医生跟她叮嘱的是不需要过快地适应,先稳住心态。

    终于下课了,许倾的前桌章故转了过来,一脸八卦,“那个郑科然是不是喜欢你呀。”

    许倾闻言失笑,“你开什么玩笑,他有喜欢的人了。”

    她那么恐男,对于异性她从来都是避之不及的。

    章故拖长音调“哦”了一声,似乎并没有相信。

    许倾也懒得多做解释。

    放学后,三人依照惯例走在一起。

    “等等我。”

    许倾停下脚步,是郑科然。

    何姗子笑道:“豁,这小子还真是顽固。”

    郑科然快速跟上来,走到了许倾身边,许倾不得不贴近夏识。

    本来三人的气氛是很融洽的,直到郑科然一来,就变得诡异起来,仿佛空气中压着东西一样。

    走到半路,夏识拉过许倾的胳膊,“换位。”

    许倾知道夏识在为她着想,怕她受不了。

    郑科然侃侃而谈,“夏识你是怎么做到这么厉害的?”

    “用脑子。”

    何姗子打破尴尬的气氛,“夏识当然厉害了,没想到吧你身边可是个年级第一。”

    至于许倾,她很少说话,多了一个她不熟悉的异性,她就不那么想说话了。

    何姗子:“你家在哪?”

    郑科然:“紫荆花院。”

    何姗子:“那不是和这边正好相反吗?”

    郑科然看向旁边,“当然是为了某个人。”

    何姗子笑笑暗示道:“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喜欢的。”

    夏识魅力是大,如果他真的是个女的,有男生喜欢不奇怪。

    这炽热的眼光落在夏识眼里就很不对劲,从夏识的角度看,郑科然的眼睛是朝右前方看的。

    夏识的右边只有许倾了。

    夏识:不痛快。

    这一路最终剩下了夏识和许倾,夏识先开口说道:“他怎么过来了?你和他还有联系?”

    许倾像个怨妇样,“不是,他平常都和他那帮好兄弟走的,但他不是喜欢你吗,想追你,也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,不肯放弃。”

    夏识反问:“你怎么知道他天天和他那帮兄弟走,你关注他?”

    许倾不知怎么接话,她总觉得夏识最近很奇怪,尤其是碰见郑科然之后,就像个被抢了糖的小孩。

    没有之前那么温柔善解人意了。

    沉默之间,夏识也知道语气太重了,软下声来,“对不起,倾倾,我只考虑到你心理原因,没想到会把话说的这么重。”

    不仅仅有这个原因,还有他一点私欲。

    许倾本来还很委屈,经过夏识这么温和的声线安抚下来,也慢慢平息了下来,可她也清楚她们两个都没错。

    “没事,姐姐你这次考这么好,有什么方法传授没有?”许倾弯起双眸。

    “有,这样回去我分析一下你的成绩,把适合你的方法传授给你,好不好?”

    就算许倾不说,他也会这么做的。

    “好,爱你,你最好了。”

    闺蜜之间表达这些无可厚非,可夏识心里清楚他不是她闺蜜,甚至连女性都算不上。

    他还是带着私欲接近她,目的不纯听到这种话自然引人遐想。

    回到家后许倾先洗了澡,点了份外卖看到于雅琴发来的微信消息,他们下周就要回来了,正好赶着中秋。

    许倾有些雀跃,以往节日他们也是在外出差很少回来,但每次出差回来他们都会调整个三五天,那几天父母基本上都不忙。

    可惜这样的机会许倾基本都在上学,很完美的错过了。

    所以许倾想趁着这次机会给他们准备一份礼物,亲近一下。

    回复完于雅琴,只有预习物理这一项作业,这对许倾来说根本不算事。

    十二点多她躺在床上享受着小说的快乐。

    看的正沉迷的时候,微信弹出一条消息,是夏识发来的。

    许倾切到微信,他给她发了一份文件,是针对她的成绩出了一份详细计划。

    还有最后一句叮嘱,预习是拯救短板学科的最好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