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后来赵夫人随丈夫一同外任,这些年书信来往也不曾断过。只赵夫人的丈夫孙有成经过这些年,已经做到了四品知府,张氏心里也没底,就怕赵夫人悔婚。这次老太太寿辰,赵夫人要带她儿子孙博文一起来,张氏收到信就立马给童若秋做了新衣裳,打了几件新首饰。琢磨着这一次定要将婚事说定,再说童若秋马上就到出阁的年纪了。

    张氏叫自己身边的妈妈去给童若秋梳头,又亲自选了几样头饰、首饰叫妈妈替童若秋戴上。收拾完了,张氏越看越满意,笑道:"女大不中留,大了就想着要离开了。"

    童若秋微微红了脸,挽着张氏的胳膊撒娇。

    不但童若秋打扮的漂漂亮亮的,童若绾也一早起来叫丫头精心打扮了一回。她是姨娘生养的庶女,没有童若秋那么好的命,一出生便有了好亲事。即便没有,张氏也会早早就开始物色。而自己,大概就和姐姐童若淳一样,到了出阁的年纪,随便找个人家嫁了便是。

    想起姐姐上次回来的情景,童若绾就是一阵烦躁。在这个家里,嫡母张氏对她们这些庶出的不好不坏,除了吃穿用度上与童若秋有差别,到底也当小姐一样,身边有丫头婆子服侍。

    姐姐不过去了婆家一年,回来竟好像老了许多,一双手粗糙不说,手心竟生出茧子。说起来姐夫也是读书人,可年幼丧父,寡母体弱多病,原也是富足的人家,如今却...

    那样的日子童若绾想也不敢想,忙收起乱七八糟的心情,带着贴身丫头去老太太那边。

    今儿老太太穿着一身深红色寿字暗纹衣裳,斜斜靠着软榻,接受小辈的拜寿。或许是颜色的缘故,看上去似乎没有以前看着那么严肃。小辈的皆得了老太太的赏赐,就是那些丫头婆子也各自得了一吊钱的彩头。

    整个屋子其乐融融,祝贺声连成一片。

    童若远将童若瑶绣的屏风送上时,老太太好像特别喜欢,当即便在屋里看了看,将以前那个彩绘八仙屏风拿走,再将新的摆上。

    廖婆子赞道:"四姑娘一双巧手,那人似要从里头蹦出来,亲自给老太太贺寿呢。"

    老太太又赏了两样东西给童若瑶,大伙的目光便都聚集在童若瑶身上去了。

    见她上面穿着枣红色褙子,下面穿着石青色裙子,竟是之前穿过的,童若绾和童若秋早就留意到,童若瑶换来换去也就两身衣裳,有时去她那边,还看见她穿那种乡下人才会穿的衣裳。今儿阳光明媚,她竟还穿着之前的,难道就不觉得热?

    张氏也瞧着童若瑶,不禁拿来和自己的女儿比较,童若秋也是红色上衣,不过颜色略微鲜亮一些。只是她自己不愿承认,童若瑶身上的衣裳颜色略深,但穿在她身上却十分好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