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    随着狐狸在惨叫声中消失,所有人都是面面相觑,脸色大变,实在想不到世间还能作出如此的除妖文。

    第一篇所讲述的故事是:某地有个太史,被狐狸缠身,生了重病。求神、画符,办法都用尽了,仍然不见效。于是就请假回家,想逃避一下。可是太史前头走,狐就在后面跟着,太史更加害怕,但又无计可施。有一天,太史走到涿县城门外,停下来休息。忽听见一个铃医走来,自己喊着能伏狐。太史命人请他来治狐。这个医生就给了他药,实则是某种不可描述的药。

    太史吃了药后,热血沸腾,与狐共赴巫山,云雨数度,狐忍受不了,要逃又逃不走,哀求作罢。太史不听,风雨更烈,狐设法脱身,苦无办法。过了会儿,听不到狐的声音了,一看,已经现原形死了。

    而第二篇所讲述的故事则是:某某乡有一个书生,自己说生平没得到过一次满足。一天,夜宿孤馆,四面没有邻舍。忽然来了一个逃女,没有开门就进屋来了。书生心想一定是个狐女,就欣然同她就寝。

    接下来就是充满马赛克的内容,狐女受不了,吱吱乱叫,忽地像老鹰脱钩一样从窗子里逃走了。书生还向窗外哀求她再回来,却早已无影无踪了。这真是伏狐猛将!

    这两篇故事与寻常除妖文不同,但效果却是极好。

    随着狐狸惨叫之声传来,众人走近黑暗中,只见王豹压着一狐,狐已然气绝。

    众人目瞪口呆,实在想不到这两篇文章还有这种威力。

    简直就是兵不血刃,以其狐之身还自其狐之道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在场的女子面色嫣红,有的轻轻啐了一口,看向李长歌的目光却有些奇怪。

    原以为这是个浓眉大眼的正人君子,没想到还能写出如此文章,真是好坏,好喜欢哦……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李长歌神色如常,这两篇文章出自聊斋当中的《伏狐》,虽说知名度一般,但却颇为神奇。

    除了《伏狐》外,其实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也记载了一则差不多的:疡医殷赞庵,自深州病家归,主人遣杨姓仆送之,杨素暴戾,众名之曰横虎,沿途寻衅,无一日不与人竞也,一日,昏夜至一村,旅舍皆满,乃投一寺,僧曰:惟佛殿后空屋三楹,然有物为祟,不敢欺也。杨怒曰:何物敢祟杨横虎,正欲寻之耳。促僧扫榻,共赞庵寝。赞庵心怯,近壁眠,横虎卧于外,明烛以待。人定后果有声呜呜自外入,乃一丽妇也,渐逼近榻,杨突起拥抱之,即与接唇狎戏,妇忽现缢鬼形,恶状可畏,赞庵战栗,齿相击,杨徐笑曰:汝貌虽可憎,下体当不异人,且一行乐耳。左手揽其背,右手遽褪其瞯,将按置榻上,鬼大号逃去。杨追呼之,竟不返矣。遂安寝至晓,临行语寺僧曰:此屋大有佳处,吾某日还,当再宿,勿留他客也。赞庵尝以语沧州王友三曰:世乃有缢鬼者,横虎之名,定非虚得。

    (感兴趣的某度翻译。)

    只不过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的一则是针对吊死鬼的,如果用在刚才这种情况并不妥。

    “既然狐狸已除,请诸位扶他回去休息,李某告辞。”

    说罢,在众人惊愕的眼光中,李长歌回到了自己的房间。

    对于他而言,这只是一个小插曲。

    而其他学子则是惊若天人,心里都想不愧是商国第一解元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回到房间,李长歌正想入睡,忽然之间只觉丹田中传来共鸣之声,仿佛有洪钟大吕传来。

    “这是……”

    李长歌翻身下床,微一思索,便已明白,这是小说达到万人追捧的征兆。

    只不过不知道是哪一篇。

    “神雕,倚天都已是万人追捧,想来,应是聊斋!”

    李长歌目光微动,当即盘膝打坐,感悟着体中的小说之声,并开始选择要领悟的战技。

    面前数门战技同时展开!

    李长歌眼中爆出两道精光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与此同时,中京城外已然引起了震动。

    一个来自天外的声音在中京城上空响起。

    “如是我闻。一时。佛在室罗筏城。祇桓精舍。与大比丘众。千二百五十人俱。皆是无漏大阿罗汉。佛子住持。善超诸有。能于国土。成就威仪。从佛转轮。妙堪遗嘱。严净毗尼。弘范三界。应身无量。度脱众生。拔济未来。越诸尘累。其名曰。大智舍利弗。摩诃目犍连。摩诃拘絺罗。富楼那弥多罗尼子。须菩提。优波尼沙陀等。而为上首。复有无量辟支无学。并其初心。同来佛所。嘱诸比丘。休夏自恣。十方菩萨。咨决心疑。钦奉慈严。将求密义。即时。如来敷座宴安。为诸会中。宣示深奥。法筵清众。得未曾有。迦陵仙音。遍十方界。恒沙菩萨。来聚道场。文殊师利。而为上首……”

    听到声音的所有小说家都抬起头来,面露惊愕之色。

    “这是……有小说成为了万人追捧?”

    “到底是谁的小说?”

    “等等,这是战技?这是什么战技?为什么一点也听不懂?”

    不仅是普通的小说家,此时便连那些四五品小说家也是一脸懵然。

    往常战技之声多多少少能领悟一些。

    然而这个……

    每个字都听得懂,合起来……

    到底啥意思啊!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驿馆中。

    殷鹿山查觉有天音传来,但精神一振,心中顿时猜到一人:“是他!”

    随即便开始参悟了起来。

    然而……

    他很快就遇到了困境……

    如是我闻。一时。佛在室罗筏城是什么意思?

    代表着什么?

    为什么每个字我都懂,合起来就不知道什么意思?

    殷鹿山仔细参悟之下,却发现这此文字无比深奥,似乎是一种强大的战技。

    “与大比丘众。千二百五十人俱。皆是无漏大阿罗汉……这好像在讲一个故事?如果参悟出来,兴许卡了多年的五品会有些突破……”

    殷鹿山竭力参悟,却发现越往下的便越加难以理解……

    连五品也陷入沉思,驿站内的许多学子便连第一句也理解不了,有些理解了第一句,便被第二句所难倒。

    分明知道这是一种极厉害的战技,若能领悟一二将得到一场大造化,然而很多人却有一种入宝山而空回的感觉,不禁懊恼不已。

    也有一些人猜测到底是谁的小说成功达到万人追捧,难道是中京城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?

    若是知道这位老前辈是谁,亲自去向他请教那就好了!

    与此同时,中京城头之上,一位老者望着驿馆的方向,满脸都是赞叹之色。